在银丝的流转与编织中,“软山”品牌凭借其多元的艺术视角,将彝族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
今天为大家介绍“软山”的银饰产品,它们展示了彝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传统技艺与国际潮流之间的和谐共生。
银丝被弯折成波浪,缠绕盘旋,经编织紧密再一片片敲打平整,便构成了该品牌标志性的银丝花设计。
银丝花或以平面抽象的形式展现为花朵薄片,或经由锤打工艺变为镂空半球状花瓣,再用珍珠加以点缀化成一簇绽放的花束。
将两个银丝半圆组合焊接,便构成轻盈的银珠。垂于耳畔,随步摇曳,像是来自故乡的微风拂过耳边。
该品牌的产品基于银丝的排列与重构编织,编织出一系列蕴含简洁美学与当代设计语言的产品,生动呈现自然界中的独特元素。
彝族诺苏族群对银饰情有独钟,其制银技艺已有千年,他们把对自然的赞美融入银饰中,使之成为传递情感与哲学的独特媒介。
比如,诺苏女性在身着传统服饰时,常佩戴连串银珠,寓意平安顺遂。若在人离世后的火化中发现银珠依旧完好,这被视为逝者精神不朽的象征,代表着福祉将至。
受此灵感启迪,“软山”以镂空银珠为设计蓝本,承袭其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设计了名为“Seeds 种子”的现代简约饰品系列。
该品牌对于彝族传统美学的探索与致敬在其他系列新产品中也能看到:简约的杜鹃花耳饰是对彝族中“索玛花”的思念。饰品中的松花纹样在彝族具有生命坚韧美丽的寓意。
“软山”以彝族传统首饰为灵感源泉,依托深厚的彝族文化渊源,运用现代审美视角重新诠释民族元素与图腾,化繁为简,创造出一系列兼具当代艺术美感与彝族特色文化的饰品。
该品牌在选择生产方式时,没有跟随主流采用流水线作业,而是采取了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传统手工艺人合作的模式,利用古法工艺和代代相传的工具来制造产品。
这一决策的部分原因主要在于,彝族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技艺传承遇到挑战。因此,软山的创始人希望能够通过品牌的手工定制订单,为彝族山区的手工艺人提供支持,助力少数民族传统制银技艺的传承。
虽然传统手工制造在生产效率和数量上有所限制,但这也使得每件产品都显得珍贵且独特。与机械生产的标准化不同,手工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细微差异,让每件产品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特性。这不仅符合该品牌“慢时尚”的理念,也体现了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对手工艺品独特性的重视。
同时,该品牌通过年轻设计师的视角,对传统彝族银饰技艺进行了新的诠释和表达,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巧妙融合。
工艺与设计的结合不仅保留了彝族文化的精髓,使产品更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与价值取向,逐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其在高端市场中独树一帜。
“软山”以传承与创新彝族文化为理念,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传统手工艺的精湛。作为首个进入全球时尚杂志《Vogue》的彝族银饰品牌,该品牌打造及文化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也给工艺美术行业中的传统手工制造业提供了启示。
通过结合地域文化与传统工艺价值,以故事化的方式介绍产品,“软山”使其产品更具文化内涵。其设计并非简单堆砌民族元素,而是在深入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达。
每个系列新产品的描述都融入了彝族故事和创始人的生活记忆,以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触动消费者情感,与之产生深刻共鸣。
面对传统彝族首饰的繁复与笨重,创始人龙红紫娓以更加多元、现代的艺术视角,对传统彝族银饰进行了创新设计,使其既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又兼具简约美感与实用性,让产品更符合现代佩戴需求,赢得了众多购买的人的青睐。
此外,“软山”并未将传统手工艺制作周期长及手工制作的不足视为缺陷,反而巧妙地将这些特点与“慢时尚”的品牌理念相融合。通过讲述品牌故事的方式,强调产品的稀缺性与特殊性,使其成为品牌的一大亮点与核心竞争力。
时尚的设计、彝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融入以及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共同构成了“软山”的品牌调性。该品牌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将首饰融入日常生活,通过首饰展示背后的文化故事和深厚的文化渊源,让彝族文化走向国际舞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少数民族真实的自然魅力及工艺之美。
活动旨在发现和鉴赏植根民族文化、融合当代科技、自主创新制作、符合现代审美的高品质国产消费品,助力东方文化复兴和高端品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