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24年12月,监管部门共抽检黄金珠宝饰品4458批次,其中618批次不合格,周大福、中国黄金、六福珠宝、老庙、老凤祥、DR等品牌“上榜”,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标识、珠宝玉石名称、纯度等。黄
春节和情人节期间,黄金饰品成为馈赠亲友、表达爱意的热门选择。然而,近期《消费者报道》整理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省市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近3年抽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黄金珠宝饰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监管部门共抽检黄金珠宝饰品4458批次,其中618批次不合格,整体合格率约为86.1%。周大福、中国黄金、六福珠宝、老庙、老凤祥、DR等知名品牌均有产品被检出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大多分布在在标识、珠宝玉石名称、纯度等方面。
在此次抽检中,众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被卷入不合格名单。中国黄金被检出6批次不合格,成为问题较为突出的品牌之一。2024年12月,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的抽检结果为,1批次标称由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足金项链,因标签标识中经销商、生产商未明确标注而不合格。同年8月,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的抽检情况显示,1批次中国黄金的足金翡翠挂坠,存在珠宝玉石名称、样品标识不合格问题。
周大福也有2批次产品出现在2024年12月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不合格名单中,分别为18K金钻戒和足金和田玉挂坠,不合格原因同样是标签标识标注的经销商、生产商未明确标注。不过,周大福珠宝集团回应称,经与调查部门沟通,确认只是抽检标准上的误会,有关部门已撤销那两项不合格记录 。
此外,威海市环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4年流通领域黄金珠宝质量抽查结果公示中,老凤祥的足金挂坠和DR的18K金玉髓手链因标签不合格而“上榜”。
- 标识问题:包括印记与标签不一致、印记不清晰、缺少厂家代号或纯度等,此类不合格情况最为突出,占比近70%。例如,部分产品标签未按国标要求明确标注贵金属的中文名称,仅标注“Pt950”“G750”等代号 ,让我们消费者难以直观懂产品材质。
- 珠宝玉石名称、定名问题:在镶嵌低档宝石或人工宝石的产品中,此类问题较为常见,占不合格项目的10.8%。如将“合成立方氧化锆”标注为“锆石”,将“石榴石”标注为“天然水晶”,以次充好、混淆概念,误导消费者。
- 纯度问题:贵金属纯度必然的联系到产品价值,纯度不合格占比7.3%。若黄金饰品纯度不够,不仅无法达到消费者预期的保值增值效果,还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随着黄金市场的持续升温,消费者购买热情高涨,此次抽检结果为广大购买的人敲响了警钟。在购买黄金珠宝饰品时,消费者应挑选出正规渠道和信誉良好的品牌,仔细查看产品标识和检验报告,必要时可向商家索要权威检验测试机构的鉴定证书,确定保证产品质量。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抽检力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生产、销售全链条的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厉处罚违规企业,以净化市场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此外,黄金珠宝行业也需加强自律,建立完整行业标准和规范,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重塑消费者信心。